認識耶穌基督的愛
壹. 前言
一個人要能有滿足感,有活水湧流出來,他必須不斷的被愛更新,在愛中被肯定 ; 在我們的經驗中,人間的愛常常是有條件,愛與被愛都要靠表現來贏得的。今天信息的負擔是要來對耶穌基督的愛在真理和關係上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
(1). 真理上的認識 : 認識耶穌(神)的愛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不是沒有範圍的
(2). 經歷上的認識 : 認識我與耶穌的關係 (我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 在基督裡的身分
和地位是神所愛、用寶血買贖,是被管教為要承受榮耀產業的 …),
才能活得喜樂、有力量、有安全感、不氣餒、跌倒了又爬起來、…
這種認識不僅是知識性的,而且是經驗性的,是天天在心思意念中不斷被更新的。
貳. 本文
先讀經文:
[林前13:4-8][4]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5]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6]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7]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8]愛是永不止息。
♦ 這一段經文是保羅針對哥林多教會的問題而提出來的,並沒有直接提到與耶穌
基督的關係 ; 但是當我們思想基督對我們的愛的時候,它就好像是一面鏡子,反
映出我們的不完全來
~ 鏡子的作用在於顯示出光景而促使進一步的行動 ; 如果只是看看而沒有行動,
那是沒有果效的: [雅 1:23-25] 『…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
來的面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惟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
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
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
~ 這一段經文雖然好像是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的不完全來,但是它主要的目
的不是要讓我們因為活不出這樣的標準而灰心 ; 相反的,正因為我不行,但救
主耶穌基督有這樣完全的愛,對我有恆久忍耐、又有恩慈、不輕易發怒、不
計算我的惡、對我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所以我也不要灰心。
讓我們分段來看:
1. 恆久忍耐 -- 不是短暫而是持久的,消極的不報復人
2. 又有恩慈 -- 不是苛刻乃是寬容的,積極的善待人
~ 愛不僅僅是情感的表現,愛也須要意志上的堅忍 ; 不僅是裡面,而且行於外;
單單消極的忍耐不能真正的造就人,能加上積極的恩慈使人得滋潤;i.e, 以
正面的恩慈鼓勵來代替負面的忍耐責備,建立彼此的信心;e.g., 施以諾受父
親的鼓勵而受用不盡。耶穌對彼得的忍耐恩慈,挽回了他…
思想與感恩: 我在忍耐和恩慈上的不足,但耶穌對我的『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3. 不嫉妒 -- 能欣賞別人長處,為著對方得榮耀而謙卑捨己
(eg., 父母不會嫉妒子女的長處、在有爭競的關係時,已經失去愛的實際 ; 其實
嫉妒是隱藏驕傲的發酵,會生出恨來 ; e.g., 掃羅對大衛由愛轉恨 ; e .g.,施洗約
翰『祂必興旺,我必衰微』是不嫉妒的心態…)
4. 不自誇 -- 不宣揚,不壓制別人
(宣揚自己為對方所付出的代價犧牲時,會給人壓力,在愛的感受上已經打了
折扣 ; 愈不自誇的人愈不會嫉妒人,當你發現自己不能欣賞別人長處(嫉妒)
時,基本上已經有自誇的心態了 ; e.g., 聖子虛己是為了父神的榮耀,聖靈為聖
父、聖子效力,不求自己的榮耀 …
5. 不張狂 -- 不放肆,不侵擾別人
(當付出愛卻受到拒絕時的反應,e.g., 耶穌為我們被釘十字架時的默默無聲,從
不強迫…)
哥林多教會有結黨分爭、高舉恩賜就是嫉妒、自誇、張狂的表現
6. 不作害羞的事 – 不粗魯、不暗昧行事,不隱藏罪惡
(e.g., 世俗常以浪漫的愛情混亂愛的價值觀: 『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
有』的廣告 ; 夫妻、親子、人際關係之間是否光明? 彼拉多查不出耶穌的罪,)
哥林多教會有容納淫亂,就是作害羞的事 ; 在愛宴中不彼此等待就是粗魯的事
思想與感恩: 耶穌對我的『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
7. 不求自己的益處 -- 不自私,不以自己為中心
(為什麼許多青少年不認為父母為他所作的是真正的愛他,而是為了自己的面子?
神愛世人而捨愛子,是為了我們的益處…)
8. 不輕易發怒 – 雖有發怒的理由,不任意發脾氣
(對不義的事應該發怒,對不合真理的事應當表明神的義怒。不是不發怒,管教
也是真愛的另一方式 ; e.g., 神(父母)的管教 …)
9. 不計算人的惡 -- 真正的饒恕人,不計較人的虧欠
(e.g., 顯在彼得、保羅身上 - [弗 4:32]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
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不忘記別人的惡,最受傷的是自己!)
哥林多教會有弟兄爭訟就是求自己的益處、輕易發怒、計算人的惡
思想與感恩: 耶穌對我的『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
以上的“是”與 ”不”說明了愛的實質,是裏面的,不是外面的 :
~ 不光是能一次兩次的忍耐別人的頂撞,而是能恆久的忍耐。
~ 不光是說「不必介意」,而是從裏面忘記人對自己的損傷,斤斤計較自己的利
益,忍受不了別人比他更受人的尊敬,這些都是沒有愛的實質。
~ 我們一天不脫離自己,我們的愛都帶自私的成分,只會誇自己付出的愛,只會
愛順我意的,只有脫離了自己,才會愛神和神所愛的,才會有不輕易發怒的愛。
~ 總括一句話說,愛的實質就是沒有了自己,脫離了自己。我們的經歷印證了一件
事,我們自己是沒有愛的,我們有的是對利益的反應,有利益就有愛,沒有利益
就沒有愛,只有當我們自己減少了,基督的成分在我們裏面增加了,在這種情形
下,我們才會有真實的、不帶肉體的愛。
10. 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 愛必須合乎真理,不是沒有原則
[羅 12:9] 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 有了『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
理』的這條界線,才可以有『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十三章7節)的界限。我們的難處是有了「愛」就缺了「公義」,有了「公
義」又缺了「愛」,只有在基督的生命性情中的愛才能兼顧到公義的要求。
11. 凡事包容 -- 原意為像天蓬一樣的遮蓋,保護在裡面的一切
『包容』與『屋頂』同字(可2:4),拆穿別人的軟弱,不是愛的原則 ; 不要亂應
用『在愛中說誠實話』,只要不違背真理的事,必須要給人寬容,不要張揚 ;
12. 凡事相信 -- 不是盲目的輕信,而是不隨便懷疑別人的動機
人際關係中的秘訣就是不隨便懷疑別人的動機 ;
13. 凡事盼望 -- 雖然過程中有難處,但是愛中充滿了樂觀
真正的愛中一定要有信心和盼望,如果說信心是房子的根基,盼望是屋頂的
話,那麼愛就是根基和屋頂之間撐住房子的柱子。
14. 凡事忍耐 -- 愛使人有堅忍的能力,不輕易放棄
愛從忍耐開始,也成功於忍耐
15. 愛是永不止息 -- 愛有永遠的價值
『愛是永不止息。』恩賜、知識、能力,這一切在我們眼中看為重要的東西,有
那一樣有永遠的價值 ? 面對面見主的那一天,信心成了眼見,盼望成了事實;
信心和盼望沒有存留的必要了,惟獨我們對主的愛永遠存留。『如今常存的有
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的意義就是在此。
愛的性質與神的性情是一致的,是 神本性的彰顯。這些愛的特性,在耶穌的身
上都可以看到。事實上耶穌本身就是愛的實質。當我們在真理和關係上對耶穌
有深刻的認識時,就不會在軟弱失敗時爬不起來(祂是恆久忍耐,不計算人的
惡 …),相反的我們可以用更大的堅持去事奉祂,用更大的忍耐去面對艱難苦
難 ; 撒但千方百計的要控告我們,使我們對神的認識有偏差而遠離神,但是聖
經的真理告訴我們,只要真心的悔改,神必定接納我們,更新我們。
參. 結論
1. 林前13:4-8 是一面鏡子,一方面反映出我們在愛中的缺欠,另一方面反映出耶
穌基督完全的愛 ; 當我們更深的認識和經歷神的愛時,才能活得喜樂、有力
量、有安全感、不氣餒、跌倒了又爬起來、…
2. 唱林前十三章4-8詩歌,並且以自己最需要的一、二點來禱告。